• 洛阳市站区潘银萍服装织补店
  • 联系人:潘老师
  • 手 机:13017639219
  • 联系人:张老师
  • 手 机:13937916100
  •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道北路苗南西路1号院小楼
新闻中心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你找过街头织娘吗

[ 发布日期:2016-09-20 点击:5071 来源:洛阳市站区潘银萍服装织补店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过完年,小姨来家里吃饭,小姨笑了笑说:很感谢养母把手艺传给我,让我可以自力更生养家糊口,我本希望我的女儿也继承,但真的太苦,太苦了。
  
  喧闹的街头,仅剩的织补摊点,几个女人,几张凳子,几筐线,我的小姨就是位以精工织补为生的街头织娘。
  

  小姨是抱养的姑娘,虽然家里穷,但靠着养母传给她的织补手艺,小姨也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精工织补,和般的织补不样,更加精细,不用机器,靠着双手就可以让锦衣玉袍起死回生,用肉眼几乎看不出痕迹的手艺。因为天衣无缝,巧夺天工,这些被誉为织娘的姑娘们度颇具神秘色彩。早在上个世纪,上海的织补业几度辉煌,也留下不少织补大师的传奇故事。
  
  现在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织补沦落成不被人看重的街头营生,日渐式微、濒临消亡。当年靠着针线养家糊口的姑娘们也都日渐老去,手艺难以传承。
  
  小时候每到过年,妈妈总是带着我去街头个角落里找小姨。小姨身材臃肿,长期吸收日月之精华使得她皮肤粗糙。每当看到妈妈,她总是咧开大嘴大声招呼我们,搬过板凳,让我们坐下,给我买些小零食。妈妈也不客气,在织补摊点旁坐会儿,和小姨聊天。小姨手里不停,针线在她的手指间上下飞舞。
  
  我清楚的记得件明黄色的羊绒衫上有个被烟头烫过的破洞,然而在小姨生花的巧手下,只见几根丝线在指缝中穿梭几下衣服就回复了本来的面貌。我无比惊讶,小姨却是脸的淡然,继续修补下件衣服。
  
  我吃着零食,望着飞舞的针线。夕阳照射在起死回生的衣服上,也映在小姨红红的脸庞上,居然有些少女的羞涩。
  
  我无意于做能工巧匠,只是出于好奇我翻过小姨的针线盒,那是个大大的百宝箱,五颜六色的线,团团整齐的排列着,或粗或细,让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针也让我啧啧称奇,这项工作的精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我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去小姨家,非要在那找她呀?
  
  妈妈告诉我,每到逢年过节,就是小姨忙的时候,也是能挣钱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四处走亲访友,总有些粗心大意的人不经意间损坏自己的锦衣玉袍。而织娘们补真丝、羊绒、锦缎、乔其纱、大皮袄等难以修补的衣物,织娘们大多没有正式的工作,靠传承下来的手艺混口饭吃,干天挣天的钱,回家休息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我异常兴奋,每天都有钱真是桩美事啊。
  
  直到有天我读了《红楼梦》,才对织娘有了个新的认识。《红楼梦》五十二回讲的是贾母送给宝玉件产自俄罗斯用孔雀毛捻成线织成的孔雀毛披衣。这件披衣金翠辉煌、碧彩闪烁,堪称。不料宝玉刚披上就被炭火烧了个指头肚大小的洞。
  
  老太太嘱咐了二天要穿去见她。宝玉心急火燎,能工巧匠没有个敢揽这个活。此时晴雯恰好生病,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她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只好撑到天明才补好孔雀毛披衣,为此差点儿牺牲。
  
  妈妈说,小姨这辈子其实挺幸福的,丈夫是个善过日子的人,很早便下了岗,待在家里奔小康,偶尔凑空打打零工。女儿遗传了丈夫的优良品格,毕业就找了份安稳的工作。
  
  要是搁以前,小姨起早贪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守着摊点针线,缝缝补补。要是刮风下雨天还好,否则还要智斗城管,打打游击战。还要和义薄云天的同行飞夺泸定桥,和大方的顾客上帝谈价钱。
  
  随着祖建设的突飞猛进,小姨的职业病也与日俱增,由于长期坐着小板凳,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病频发。更糟糕的是,工作离不开老花眼镜。养父早逝,养母年纪大了眼睛也不中用了,但仍想继续发挥余热,春蚕到死好贴补家用,小姨就是不同意,把养母接到家中照顾,养母生病的时候小姨寸步不离守在医院,养母老泪纵横,拉着小姨的手直到去世。
tag标签:街头织娘